您选择的条件: 李 超
  • 贺兰山东麓20次暴雨过程环流形势及低空急流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水文学 提交时间: 2023-01-17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贺兰山东麓是中国西北极端暴雨易发区之一,为了进一步探究该地区暴雨发生时大气环流配置及低空急 流系统演变特征,提高该地区暴雨预报准确率及防灾减灾能力,本文利用加密地面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 分析资料,对20092020年贺兰山东麓20次暴雨事件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依据500 hPa环 流形势特征可将该地区20次暴雨过程分为高空槽前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型。高空槽前型降水是在高 空西风槽影响下,配合高空急流及低空水汽辐合场发生与维持,副高西北侧型降水过程中贺兰山东麓位于西太平 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副高边缘带来充沛水汽,高低空动力辐合配合使得该类降水强度更强。(2)两类降水过程对 应的低空急流系统存在明显差异,副高西北侧型降水其低空急流呈北进增强-南退减弱特点,急流轴在贺兰山体左 侧,在暴雨过程中起到了水汽输送及增大迎风坡风速等作用。(3)高空槽前型降水过程中低空急流多呈东移减弱特 点,急流轴位于山体右侧,低空急流动力作用所产生的中尺度气旋的发展演变对此类暴雨的触发与维持起到重要 作用。

  • 灌溉方式对优质晚稻田褐飞虱及黑肩绿盲蝽迁入及迁出的影响——湖南省益阳市个例分析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黑肩绿盲蝽是褐飞虱的重要天敌之一, 且具有明显伴迁现象。研究灌溉方式对优质晚稻田褐飞虱及黑肩绿盲蝽的迁入及迁出, 可为优质晚稻田褐飞虱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本试验设置半隔离与全隔离两种隔离方式, 研究长期灌溉、湿润灌溉、间歇灌溉及非充分灌溉对优质晚稻田褐飞虱及黑肩绿盲蝽迁入及迁出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年份, 优质晚稻田褐飞虱及黑肩绿盲蝽的迁入及迁出差异较大, 2015 年, 由于晚稻生育中后期气温低及降雨频繁, 各灌溉处理下的褐飞虱及黑肩绿盲蝽均未发生迁入。2014 年, 晚稻生育中后期温度较高, 褐飞虱及黑肩绿盲蝽发生迁飞。从迁入情况来看, 非充分灌溉下褐飞虱发生早、基数大导致迁入量最低; 间歇灌溉的迁入比(迁入量/迁入时段种群增加量)最大; 非充分灌溉及湿润灌溉下黑肩绿盲蝽的迁入时期早于其他灌溉方式8 d 左右。从迁出情况看, 长期灌溉下褐飞虱发生外迁的时期早于其他灌溉方式11 d 左右; 间歇灌溉的褐飞虱迁出量最大, 湿润灌溉的迁出比(迁出量/迁出时段种群消减量)最大; 非充分灌溉下黑肩绿盲蝽的迁出量及迁出比均最大。表明非充分灌溉虽然减少了褐飞虱的迁入, 但迁入前褐飞虱的种群增加量要远大于其他灌溉方式的迁入量, 且会促进天敌黑肩绿盲蝽的外迁, 增加了褐飞虱大发生的风险,不利于褐飞虱的综合防治; 长期灌溉能有效降低褐飞虱的迁入及天敌黑肩绿盲蝽的外迁; 湿润灌溉及间歇灌溉会促进褐飞虱的外迁, 同时, 间歇灌溉会显著(P<0.05)减少天敌黑肩绿盲蝽的外迁。

  • 灌溉方式对优质晚稻褐飞虱及其主要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优质晚稻米以其良好的口感而备受消费者欢迎, 灌溉方式作为优质晚稻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 研究其对褐飞虱及其主要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找出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褐飞虱发生的灌溉方式, 从而减少化学农 药用量, 提高优质晚稻稻米品质, 对实现提质增效意义重大。本研究设置长期灌溉、间歇灌溉、湿润灌溉及非充分灌溉4 种灌溉方式, 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在两种害虫防治方式(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及防虫网全隔离和半隔离方式下对优质晚稻褐飞虱及其主要天敌(拟环纹豹蛛和黑肩绿盲蝽)种群动态的影响, 以期为优质晚稻绿色栽培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 生物防治下, 黑肩绿盲蝽的始见期迟于褐飞虱, 与褐飞虱间主要表现为跟随效应, 只利用黑肩绿盲蝽不能有效控制褐飞虱的发生。在晚稻褐飞虱快速增长的主要时期(孕穗—乳熟期), 长期灌溉的褐飞虱种群数量显著低于非充分灌溉, 非充分灌溉的拟环纹豹蛛种群数显著低于其他灌溉方式; 黑肩绿盲蝽、拟环纹豹蛛的种群变化与褐飞虱种群变化相关性显著(P<0.05), 当田间褐飞虱种群数量低于1 891.1只百丛1, 蛛虱比(拟环纹豹蛛︰ 褐飞虱)大于1︰ 9.67 时, 拟环纹豹蛛能够完全控制褐飞虱的发生。化学防治下, 化学农药对各灌溉方式下的黑肩绿盲蝽均具有严重的致死效应, 而长期灌溉能够有效降低化学农药对拟环纹豹蛛的毒害。综上所述, 长期灌溉有利于保护稻田主要天敌, 对褐飞虱的防控效果最好, 生产中结合节水理念, 可在晚稻全生育期内探索采用分段长期灌溉, 从而达到既节约水资源又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的效果。

  • 黄骅市土壤保持价值年内动态特征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6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掌握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土壤侵蚀和土壤保持量的年内动态变化, 对于区域水土保持重点及时序安排 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在GIS 支持下, 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对河北省黄骅市不同生态系统年内土壤侵蚀与保持量进行计算, 并利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对各生态系统类型年内各月的土壤保持价值进行测算, 研究黄骅市土壤保持价值年内动态特征。研究表明, 黄骅市全年各月土壤保持价值分配不均, 年内动态特征与土壤保持量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一致, 8 月达到最大峰值, 1—3 月、10 月、12 月价值均为零, 5—8月呈增加趋势, 5—9 月土壤保持价值占全年土壤保持价值的82.47%。从各生态系统类型来看, 草地8 月的单位面积土壤保持价值最大, 为128.87 元·hm2; 水域9 月的单位价值最小, 为11.23 元·hm2。 从土壤保持价值构成来看, 年内各土壤保持功能单位面积贡献价值大小排序为: 减少土壤养肥流失价值>减少淤泥淤积价值>减少废弃土地价值。研究区各生态系统类型的土壤保持价值具有明显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在雨季受暴雨等短期大量降水的影响, 土壤潜在的侵蚀量增大, 而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和价值在此过程得以发挥作用。